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连云港:坚持“五注重五确保”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2022年04月04日 15:11:4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4月4日电(唐杨)12天,全市社会面实现动态清零;26天,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3月4日以来,连云港市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坚持备在平时、用在战时,运用“1234”工作法,秉持“勇做先行军、甘当粮草兵”理念,紧紧围绕医疗物资、生活物资两个保供重点,坚持“外保货源、内保畅通、末端保供”三个原则,统筹机关党员干部、家庭医生、快递外卖小哥、公交的士司机等四支队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注重超前演练抓谋划,确保战时应急有章法

  去年12月31日,连云港建立突发新冠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明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物资保障组组长。市委组织部立即牵头组织发改、商务、卫健、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对照国家和省定标准,结合连云港实际,借鉴其他省市做法,制定四个“部门预案”。

  预案列出物资保障货源清单、底数清单和问题清单;明晰重点保供企业生产信息、供应流程,重要蔬菜基地面积、生产情况,重点商超网点分布、辐射范围等;明确应急响应启动后各部门前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后应急反应举措,职责明确到专班专人。

  同时,坚持上下联动,区分县区、镇街、村社、学校等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疫情防控特点,指导拟订了20余万字的七个物资保障工作指引,通过流程展示、过程演示,用图表说话,具体到人、具体到岗、具体到点位,推动各层级各类别单位做好物资储备。

  连云港还建好419名机关党员干部、569名家庭医生、170名快递小哥、263名公交的士司机等四支应急队伍作为第一梯队,预备近千名国企职工、党员教师等两支队伍作为第二梯队,通过联合组建、储备编组,设置120多个机动应急小组,随时可对口支援镇街、村社、企业等。此外,还多次开展属地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基层单位应急协调处置能力。

  此次疫情发生后,连云港各地各部门根据前期预案,很快进入了战斗状态。基层同志普遍反映,“手中有预案,心中不慌乱。物资保障工作只有想在前干在前,面对突发疫情,才能多一点主动、少一点被动。”  

  货在哪?怎么运?怎么送?

  注重稳定货源保畅通,确保物资供应有脉络

  面对城市要静下来和防疫物资要动起来的这对“矛盾”,物资保障组注重稳定货源,畅通物流,确保物资供应畅通。

  建立1条医疗物资保障线,与15家市内外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签订保供协议,确保医疗物资供货能优先、数量有保证;建立3条生活物资保障线,成立物流和管理工作专班,为采购车辆发放电子通行证,保障外市物资入连畅通。

  按照大小搭配、远近皆有的布局原则,在市内建设“一中心、两基地”(康缘医药商业智能物流中心、市公共卫生中心医疗物资库和应急指挥部医疗物资库),方便医疗物资应急快速调拨,实行县区(板块)医疗物资储备动态报告,简化物资接驳、调拨流程,实现随到随接、随需随拨,提高保供时效。

  3月22日,物资保障组接到市核酸检测基地采购指令后,克服相关设备市场紧缺等困难,当日就落实了140台采购任务。目前,连云港医疗物资储备较为充足,现有库存267余万件,是疫情前的4.1倍,库存量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能动态满足主城区2轮以上全员核酸检测需要。

  物资保障组还聚焦保供末端,先后为79个封控小区配备保供小推车530辆、电动车91辆,提速超市门口、小区门口到家门口物资配送。组建8支170人的红韵快递小哥志愿者队伍,抽调应急配送厢式货车93辆、公交的士200辆,协调发放超市员工、外卖骑手等通行证9500余张,为末端保供提供运力人力支撑。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注重民生优先守底线,确保关爱服务有温度

  物资保障组将疫情下群众生活问题作为物资保障的重中之重,聚焦群众关心关切,让物资保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针对封控区、管控区群众反映强烈的买菜难、渠道少的问题,推行“线上点单、线下跑腿”无接触配送,海州主城区商超、电商线上平台平均每天配送5万单,按每户3人测算,主城区线上购物覆盖户数占比达1/4。

  对全市147个蔬菜重点保供基地进行日调度,在四季农贸市场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协调家得福等大型超市直采,累计促销滞销果蔬超3200吨。

  针对群众反映的物价上涨问题,实施应急价格监测机制,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累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2.8万余家,接收小商超哄抬物价投诉数量由疫情初期日均22.2件降至6.2件,减少72%。

  关心各类重点人群,对市区城乡低保人员等七类群体发放一次性价格补贴130余万元,累计向海州区封控区内80岁以上老年人赠送“疫情防控敬老爱心菜”5万多斤,向所有运送物资来连的货车司机赠送“爱心抗疫包”,包括防护用品、快餐面、矿泉水等,温暖“路上英雄”。

  此外,针对特供药购药难等问题,组建56个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就医指导、送药上门等服务2100余人次。考虑到在连外国友人较多的情况,连云港还开通英日韩俄等多语种24小时防疫服务热线,向他们解释中国防疫政策,帮助其消除焦虑情绪。

  发现问题是本事、解决问题是责任

  注重精准研判解难题,确保指挥调度有秩序

  3月27日,连云港海州区蔬菜批发综合平均价格较前一日上涨9.97%。面对异常情况,连云港市大数据中心立即会同农业、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对菜价波动进行全面分析,找到问题根源——临沂方向的蔬菜运不进来,市里随即开会研究解决方案,不到一天时间便将问题解决。

  本轮疫情,连云港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助力精准研判。“用数据说话,提供科学精准的保供服务”,成为港城全链条筑牢防疫屏障的创新做法。

  连云港市依托大数据中心开发了包含13个模块的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动态归集数据。通过24小时监测,每天各县(区)医疗、生活物资储存和消耗、市场物价走势等数据,分门别类汇聚在信息管理系统上。只要各县(区)医疗物资消耗率大于50%、生活物资保障天数少于3天,以及一些农副产品涨幅较大,系统就会提示预警。

  连云港市政务办将归集的数据与每天分时段梳理的12345平台社会舆情结合,对物资保障环节累计发现的近千条问题进行筛选。其中,共性问题交由物资保障组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运输配送、产品滞销、哄抬物价、封控小区群众生活保障等问题则直接提交各部门处置,使民生物资保供效果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各相关工作部门业务骨干全部进驻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实行现场集中办公、扁平化运行,针对物资保障难题,立即会商会办、急事急办、督查督办,以实现靠前指挥调度,快速应急响应。

  疫情初期,门磁、消杀设备紧缺,物资保障组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通过多方采购、请求省级支持,短时间内实现设备到货、分配到位。得知社区书记反映防疫经费不足的问题,立即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以最快速度对封控小区所在的44个社区给予910万应急保障经费。

  此外,还通过灵活机动方式逐个快速击破保障“小微难题”。创设医疗物资动态补给车,流动性补足解决医疗物资结构性短缺问题;及时给突击部署到封控区、管控区的志愿者,调拨帐篷、折叠床、被褥等物资4300余套,配送集装箱、移动淋浴房及公厕等应急物资,为他们创造基本生活条件。

  干部住进集装箱,群众有了安全感

  注重动员组织强堡垒,确保党群同心有力量

  保障民生战胜疫情,既要靠物资保障,还要靠组织力量。

  疫情应急响应启动后,连云港市委第一时间在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成立临时党委,市委书记任党委书记,在指挥部下设各专项组成立临时党支部,组长任党支部书记。同时推动各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临时党委,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党委)成立临时党支部,在海州区112个社区成立抗疫“港城先锋”临时党支部,迅速构建组织体系。

  针对疫情防控辅助力量不足等问题,连云港发出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和《动员令》,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市委组织部联合海州区委成立动员组织组,统筹调度市、区两级机关3000余名党员干部,进驻57个封控小区、423个老旧无物管小区和190个有物管小区。

  连云港还印发《致下沉一线党员干部的提醒书》《六条规定》,规范下沉干部言行,树好先锋形象。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在封控区,吃住在集装箱,坚守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安心指数。在海州区新东街道,下沉机关党员干部被分成了13个工作小组,通过开展“敲门行动”“扫楼”等,协助社区摸排情况,做好数据录入、整理、分析。21个小区,涉及1万多户家庭,3万多人口……他们吃住在集装箱,常常忙到整夜不合眼。

  在全力做好全市医疗和生活物资保障的同时,物资保障组还严守纪律红线,制定完善经费管理办法、物资管理细则等,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流程采购调拨物资、按规定接收物资捐赠及登记发放,确保经得起时间检验、群众监督。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852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