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 要闻 舆情 图片 专题 社会 论坛 娱乐 体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访谈
文化

如师如光 点亮梦想

2022年03月29日 16:09:30 来源: 新华网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母校如皋师范百年校庆的盛况尚还记忆犹新,一转眼,如师120年华诞已经来临。

  作为1984届的如师学子,我最为自豪的是:母校百年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如师人构建了一整套具有如师特色的培养小学教师的办学模式、课程结构、教材系列、教学方法、德育体系,培养了大量优秀师资,支撑了伟大祖国的教育事业;敢为人先的“内功之路”“如师之路”,享誉全国;“真实、贵全”的办学理念和“沈笃、醇和”的办学传统,彪炳中国师范教育史册。

  感恩“真实、贵全”的如师精神之光

  本质上讲,求真、尚实的如皋师范校训是围绕对真理的探求和对个性与道德修养的培育而展开。如皋师范“真实”校训体现了科学精神和崇真求实的态度。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理是母校如师一贯的重要职能和使命。

  自1981年我考入如皋师范,1984年毕业至今,已经从教38年了。在这三十八年职业生涯中,我的人生感悟是:教师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需要我们诗意地行走在思想中,不断地去阅读,去汲取,去实践,去反思,让思想成为提升诗意、温馨精神生活的资源。而有此人生感悟的根源在于我曾有幸“两进”如师校园,有过十多年前后两段 “为生、为师”的如师生活,长期受到母校如师“真实、贵全”精神之光的启示和感召。

  “欲为人师先为人”,首先,做人、做学问要“真实”,如师的学生,以“真诚、谦逊、实在”为传统,以“做真学问,真做学问”为追求;其次,为人、为师要“贵全”,如师的学生,以“文史哲”“数理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一不精为要求,以“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三字一话”无一不通为自豪。

  也正是这“真实、贵全”的如师精神之光,照耀着我“去蔽、澄明”,人生理想、激情才得以日益丰满充盈,心灵归宿感问题才得以解决,从事教育职业的精神境界才得以不断提升。

  感恩“沈笃、醇和”的如师师恩之光

  母校创办人沙元炳在1902年开校典礼上,立下“真实”为校训,以“贵全”为办学宗旨,着意培育沉潜“沈笃、醇和”的“教风”“校格”。如师的老师谨记了沙翁的训词:“膺师范之任者,必当敦品养德,循礼奉法,言动威仪中为楷模。”“教授学科,当体认各科教育之用意所在,且着眼今日国势民风,讲求实益。讲堂教授,固贵解新学事理,尤贵使学生于受业之际,须会教授之有法。”“教师善于语言者,则其讲解学理,醒豁确实,启悟良多”。

  记得2002年,母校百年校庆前夕,为了拍摄校庆专题片,我受时任校长陆涌的委托,带着江苏电视台摄制组遍访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如师校友。采访中,上世纪20年代校友、我国著名隋唐学家厦门大学终身教授韩国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大终身教授韩德馨以及南通大学老教务长张金波教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当年在如师读书时,每天晚上自修,需要穿过母校的“一进五堂”,总会看到“贵全堂”过道两边的校长室和教务室的两盏灯光,就肃然起敬,知道是校长、教务长在读书做学问。

  其实,我们80年代的校友也曾有这样的经历:那时的“一进五堂”叫“办公厅”,是校长、主任和老师们集中办公的地方。每当晚上上自修路过“贵全堂”,看到两边的窗户里的灯光,我们就是知道是校长袁靖东、顾敦沂,教务主任陆志平 (后来任校长)和姚老师、梅老师在看书,不由得放轻了脚步,加快了步伐,赶紧到教室去看书、练字、做作业。当时想的也很简单:陆老师、梅老师、姚老师都这么用功,我们不能“光耍子”,不能浪费时间啊!

  回首往事,我这一路走来,影响自己人生,引领自己学术乃至帮助自己生活最大的,还是当前读中师时的恩师们。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在如师遇到了大师级的老师们: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陆志平、李崇莹,语文教法老师烑烺强,语音老师徐晓华,数学老师梅仁蕊,哲学老师高海亮、陆玉贤(兼班主任),物理老师刘惠民、尤乃如,化学老师赵锦泉、项云英,教育心理学老师顾敦沂、陈茂旺,书法老师许象麟,历史老师刘金赋,地理老师成珮玉,生物老师陈云,体育老师陈银书、方邦俊、常生,音乐老师王建峰,美术老师潘金玲、李波,实验老师高忠新、校医陶萍老师……

  先生们个个都是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人人都是身怀绝技、堪称典范。先生们上课时个个都能口吐莲花、妙语连珠,人人都能板书飘逸,挥洒自如;听先生们上课如座春风,如沐春阳。最难以忘却的是恩师们的亲切关怀和诲人不倦,尤其是在如师读书期间,受到诸位大师级老师的谆谆教诲和人生点化。如师素来崇奉“两代师表,一起塑造”, “真实贵全”的校训体现为诸位先生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沈笃、醇和”的师者之光,璨若星辰,暖如春阳,启迪我们如师学子的智慧,照耀我们如师学子的人生。如师恩师们的学识和风范,永远令我景仰;更不用说恩师们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术和丰硕的成果引领着我一路前行。时至今日,师者如父,师犹灯塔。我仍然还享受着陆志平、徐晓华、汪政等如师老师的浩荡师恩,淋浴着他们的灿烂阳光和学术光芒。

  感恩“体用兼通”的如师文化之光

  母校历来重视“为人师表”的师范德性文化建设,同时注重学生知性文化养成。一贯坚持“真实、贵全”的校训文化理念,逐渐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素质”的师范文化传统。2002年,母校百年校庆之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了传统的师范文化理念以新的时代意义,后经丁兆雄校长团队的凝炼,明确提出了新如师精神——诚信尚礼、治学修身的自为精神;明体达用、内功至上的务实精神和博彩精进、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如师的这一精神文化传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着严肃的哲理和文化意蕴,对如师学子的感染、熏陶、浸润和涵化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如皋师范从创办时起,就特别强调读书与做人教育结合,主张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虽历经百年,却矢志不渝,正是演绎了“体用兼通”、中西文化相统一的知识真理性教育价值观。早在1902年,如皋师范创办总理沙元炳先生吸收宋代教育家如皋名贤胡安定先生“经义治事、明体达用、体用兼通”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明确提出“沈笃、醇和”之校风,明确规定“贵全”之宗旨,“真实”之校训,“一切教育事宜,必颀适合小学教员应用之教法。施以严格训练,养成爱国志气,良善性情、强健体魄、谙练小学教法之师范生。”“变化学生气质,激发学生精神,砥砺学生志操”, “变化学生气质,激发学生精神,砥砺学生志操”……这系列办学主张充分体现了以道德论理念为主的办学思想,突出了如师“德性”文化养成的特点。

  120年来,母校如师一直秉承“欲为人师先为人”“明日师表今日始”“师范无小节,事事皆教育”的师范文化传统,重视修身养性,以身立教;关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的培养。在重视师范课程文化育人主渠道的同时,十分重视学校的环境、制度、活动、社团文化的建设。至今难以忘记,1993年,重新回到如师校园后,当时的党总支书记郭进荣、团委书记杭斌,带领我们一帮管学生的“孩子王”:石高峰、张德清、徐红迎、周光建、孙红斌、邵晓龙、杜志章、陈建忠、陈洪美、汪震球,后来的李建军、沙书俊、周根龙、朱亚林,秦广明等,加上热心如师学生社团活动徐晓华、程然、杨建新、张建明、胡海舟、吴亚军、黄正连、陶醉等各有专长的老师,包括当时后来当了校长的文学评论大家汪政老师,分管学生的章跃一老师,都一起帮助我们积极投入如师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大搞各类活动和比赛:演讲、辩证、征文、绘画,演唱、舞蹈,天天有安排;我们大搞社团建设:绿叶文学社、金龙书画社、声音剧社、CF沙龙、鼓号队、民乐队、舞蹈队,办如师电视台,拍摄如师校歌MTV,周周有新招。“江苏省大专生演讲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辩论赛一等奖”“全国中师红杉书舞蹈奖”“江苏省群众文化艺术特别奖”“全国中师生书画大赛奖”“江苏省中师生田径赛优秀组织奖”等,纷沓而至。

  最难以忘怀的是,当时的校长助理兼团委书记杭斌、陆玉贤主任和我,带领音乐组李云、陈建忠、唐冬梅、王菁、尹余美等老师组织如师文艺演出队,送戏下乡活动,把如师历史上的学生下乡“打莲湘”“搞社教”的传统继承并发扬光大:暑期里,冒着烈日酷暑,用大卡车拉着音乐设备,大巴车拉演出队的师生,走乡串镇,“游演”在南通农村地区的各乡镇。每到一处乡镇政府所在地,师生共同做宣传、搭舞台、化妆、调音响,拉大幕,学生们自己主持、报幕、催台、演出……忙得不亦乐,汗流浃背。中间往往顾不得休息,吃饭都得瞅着换节目的档口。每天都要忙到半夜12点以后,“大篷车”演出队才能到达下一站。但没有一个师生喊苦叫累……现在想起都激动,那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活动,不仅宣传了母校如师的办学成就,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更重要是锻炼了师生的才干,磨练了师生的意志。

  文化是教师成长的母乳。母校如师这种以“真实、贵全”的师范文化“勖勉学生”“自行深造学识,精研技艺”,从而使得如师涌现出了那么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为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届如师学子,正是得益于这种良好文化传统熏陶、培育。当然, 因为培养“谙练小学教法之师范生”的目标明确,而又导引有方,更多的如师毕业生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总之,母校绵延120年的历史扬弃,不断翻出新声,成就了其独具一格的如师精神和文化传统,影响着一代代如师人,不断创化传统和超越时代,这完全符合文化学的“活态传承原理”。我一次次徜徉在魂牵梦萦的如师校园,傲然行走在中国百年师范的历史与现代之间: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母校如师是中国百年师范历史的“活化石”!愿母校新的百年,新的起点,新的辉煌!(方健华)

相关稿件

【纠错】 [责任编辑: 汤静怡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1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