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南京:法治“点燃”优化营商环境新引擎

2022年03月10日 16:25:18 来源: 新华日报

  原标题:法治“点燃”优化营商环境新引擎 ——《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实施一周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南京市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2021年3月10日,《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市政府令第334号,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从强化创新激励、深化简政放权、优化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等多个方面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构建法治保障。这是省内市级层面优化营商环境首部立法,也标志着南京营商环境地方立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办法》实施一年以来,南京市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连续两年获评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在国务院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发布的评估报告中,“一件事一次办”等三项举措被点赞并在全国推广。优质的营商环境也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助推器,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增长7.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出真招

  构建完善稳定的法治制度环境

  过去几年,南京市连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三个“100条”。今年2月7日,南京召开“新春第一会”,向全市上下发出动员令:向作风建设要营商环境,向营商环境要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会上发布《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围绕构建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等“六个环境”,提出28个方面共116项任务。

  随后,各板块纷纷行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你追我赶。溧水区提出,要打造“溧刻办”品牌,全力以赴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江宁区将擦亮“江心比心、宁更满意”营商服务品牌,多措并举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全力营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鼓楼区将加快构建“十分钟政务服务圈”、建立“首店”经济服务机制,“鼓利您”818创业宝典包含了8本企业登记指南和18项企业登记事项指引单。雨花台区将精准聚焦“严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全力推进“一站式”“全方位”“保姆式”全程服务,进一步完善“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六合区坚持把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标尺”,进一步优化“合心意”政务服务平台。玄武区拟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50条,试点企业登记“无感审批”、法律服务“一站式微服务手册”、简化个人不动产登记继承流程等。浦口区以“心中有浦、一站无忧”为出发点和目标,全面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不断探索提升审批服务水平的新路径。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高水平法治政府。市中院印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落实〈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以高质量审判夯实南京法治化营商环境基石。目前,南京市营商环境领域现行有效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0余件,体系完善、覆盖全面。

  动真格

  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市场环境

  南京市始终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明晰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强调政府自我革命、主动作为、优化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店小二”,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南京是继天津之后全国第二个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城市,全面实施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南京都市圈140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创新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个人和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已形成626个“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3.0版”正式上线运行,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全省首推“竣工即交付”、推进施工图“自审承诺制”、破解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审验难题。全省率先建成“开门接电”示范区,疫情期间,“开门接电”服务新模式高效服务了一批疫情防控项目火速送电,9天完成溧水“宁归来首站公寓”项目7100千伏安新装项目,3天完成栖霞区医院630千伏安增容项目。

  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休眠”工作。自2021年3月起,南京市针对部分企业因面临暂时性经营困难,需要进行短期休整、暂停经营活动并离开登记住所的实际情况,印发《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在全市探索开展企业休眠工作的通知》,避免企业因登记住所查无下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企业信用造成不良影响。休眠企业不得以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单次休眠时间不得超过2年,可多次申请休眠。2021年4月,江北新区和秦淮区在全市率先落实企业“休眠”制度,为企业成功办理了休眠保号。

  企业“休眠”制度的落地,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让它们得以缓冲、重新蓄力再出发。企业“休眠”制度实施以来,已为26户企业办理休眠,其中4家企业经过休整已解除休眠恢复正常经营。今年2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企业休眠制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被写入报告。

  见真情

  提供优质普惠的法治服务环境

  南京市聚力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优质法律服务,不断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形式,充分发挥律师作用,促进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高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能力。

  创新诉讼服务模式。构建“零距离”“全天候”“家门口式”诉讼服务新模式,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改进诉讼服务,实现一窗通办、一站全办、全市联办。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等在线诉讼平台,可以“一网通办”“一个平台处理”网上立案、阅卷,参与调解、证据交换、庭审,接受送达、信访等在线诉讼活动。律师通过律师服务平台,可以提交代理词、收取开庭信息提醒、进行身份认证等专属特色服务。当事人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社会公众可以就近在全市任一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跨域诉讼服务”窗口,“一站式”办理应由本市其他法院办理的立案登记、诉讼辅导等十项诉讼事务,并且可以通过诉讼服务窗口、专门协助人员及现场宣传材料等途径,便捷获得办理跨域诉讼事务的帮助和指导。

  多元解纷和繁简分流双促进,提升司法程序质量。南京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家事、金融等领域建立20余个诉调对接机制,选聘109家特邀调解组织和431名特邀调解员,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2021年全市法院通过诉前解纷分流案件120096件,占民事一审新收案件的78.87%,相当于三分之二以上的案件在诉前先行过滤,其中调解成功案件36046件。

  江北新区推广使用“小法管家”+“风险智能评估”系统,为当事人提供多种非诉纠纷化解智能服务,提供涵盖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法治宣传等职能的7×24小时“不打烊”专业法律咨询。秦淮区创新打造“法律服务超市”,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项目入选全国工商联“法律服务在行动”创新案例。六合区构建营商环境“111”法治服务体系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六合法院“群众减诉工作法”被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推广。高淳法院获评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溧水法院在全省率先将诉讼服务中心迁入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群众反映问题“最多访一地,矛盾不上交”。今年1月26日,建邺区金融法庭正式揭牌运行,创建金融案件数据集约化、调解集约化、审判集约化“三个集约化”解纷新模式,机制运行以来,金融审判质效取得明显提升,2022年1—2月,审结金融案件1200余件,同比增长近200%。(薛涵 何虹 赵冉)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457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