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为期一个月的东南大学“瓷去经年”实践团队圆满结束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满载而归。由东南大学郭景行、杨奕、黄凯、罗茂文、张劭芃5名大学生组成的“瓷去经年”实践团队寒假来到盐城市大丰区,用心去体会工匠们瓷刻所融汇的艺术之美。
2月13日,为期一个月的东南大学“瓷去经年”实践团队圆满结束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满载而归。由东南大学郭景行、杨奕、黄凯、罗茂文、张劭芃5名大学生组成的“瓷去经年”实践团队寒假期间来到盐城市大丰区,实地考察并了解“大丰瓷刻”等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用心去体会工匠们瓷刻所融汇的艺术之美,深入挖掘大丰瓷刻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影响。
1月12日,“瓷去经年”实践团在团长郭景行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恒北村的瓷刻展示厅,大丰非遗中心副主任叶长生见证了瓷刻申遗的全过程,他为大家详细介绍每一件精致的瓷刻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用的技法、制作背景等。据介绍,大丰瓷刻起源于18世纪,由盐垦文明和集镇文化滋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大丰瓷刻打响了品牌。
东大学子们向非遗传承人请教并学习瓷刻的基本操作,了解瓷刻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计划。在瓷刻中心的师傅指导下,大家首次体验瓷刻制作的流程。大家描摹的是最简单的花瓣图案,用了近三个小时才完成,而那些色彩瑰丽、图案层叠的瓷刻作品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可想而知。大家深刻地体会到,这精致夺目的瓷刻作品背后,究竟凝聚了多少匠人的心血。
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丰瓷刻”代表性传承人、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首届“盐城工匠”获得者陈银付瓷刻作品技法多样、风格独特,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中获奖。1月14日,在瓷刻展示中心,陈银付与实践团成员作了互动,他介绍了国家级非遗瓷刻的文化美学和传承发展,让大家了解其深厚的家学渊源,以及对于瓷刻发自肺腑的热爱与坚持。
“瓷去经年”实践团也定制了一件东大校门图案的瓷刻小盘,古风古韵的门楼被黑白釉面诠释得淋漓尽致,一眼看去便能感受到东大校园所独有的历史底蕴感。
郭景行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工匠精神,代表的是永不妥协、追求极致的刻苦与坚持。以陈银付先生为代表的新时代大丰瓷刻传承人,勇于创新,不断丰富作品的形式与内涵,代表了瓷刻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大学生,应当学习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瓷刻技艺的传播尽一份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触并且爱上大丰瓷刻这一非遗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