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 要闻 舆情 图片 专题 社会 论坛 娱乐 体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访谈
文化

此情可待成追忆

2022年01月28日 10:48:03 来源: 新华网

  世间所贵者,唯情而已。情似日,情似月,情似山,情似海,情似春,情似秋,情似火,情似水,情似雨,情似雪……

  情感是一种很直接也很玄妙、很神秘的东西,如影随形,如梦如幻,“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寞里”。风起云涌,一飞冲天,壮怀激烈;风生水起,缠绵悱恻,绵绵不绝。在中国这个诗词的国度里,千百年来,洋洋洒洒,浩浩荡荡,不求山水共作证,万水千山总是情。因此,诗词歌赋,连篇累牍,情动于衷,思形于言,传神写照,格物悦己,每每言简意赅,却胜春风十里。

  就爱国情而言,我们读到的有: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徐锡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等,还有“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范仲淹,“一枪碧血勤珍重”的秋瑾,“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都深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要义。这些诗歌是在中华民族波涌浪叠的绵延发展中,涌现出来的许多仁人志士的铁血丹心,他们在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高奏起一曲曲激越高亢的爱国主义主旋律。爱国是最崇高的道德行为准则,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核,爱国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共识,爱国也是每个个体的立身之本。历史风雨尽管浩瀚汹涌,却无法冲淡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岁月河流尽管曲折蜿蜒,却无法带走人们对祖国的深情。翻开历史的长卷,爱国情永远是一面高扬的旗帜,一直激励着世世代代薪火相传、自强不息。遥望历史的星空,爱国情早已融化成民族性格的身心血脉,积淀为华夏文明的灵魂精髓。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爱国情必将随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不断地焕发出无比旺盛的强大生命力。

  就乡情而言,我们读到的有: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记得董卿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询问康震老师:“如果请你向全世界推荐一首中国古诗词,您会选哪一首呢?”他毫不犹豫地就推荐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说这首诗语言如此浅白,内涵如此深厚,不管身在何方,没有哪一个人,读了这首诗不为之感动!思乡之情是人之常情,甚至是物之常情,就像北燕南飞总不会忘记回家的方向,又像落叶纷飞都会找寻根的情意。乡情也代表着那个掠过天空的思念和风中翻飞的依恋,这是家的力量和根的魅力。即便时光再惆怅,也割不断思念的乡情;即便流云再汹涌,也遮不住心灵的归途。情系一片雨,莼鲈游子心。每每都有忘不掉的乡情与岁月共峥嵘、同频率,一段乡音,几多乡愁,“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心有千结,情有万缕,乡情总是离家游子心灵的归宿,也是他们永不消逝的记忆。

  就友情而言,我们读到的有: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等。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这些诗歌中无不体现出对友情的尊重和珍惜。友情确实是联结朋友最为珍贵的财富,无论你历经春夏秋冬,还是走到天涯海角,友情在,牵挂就在,关注就在,伴随就在。有的时候朋友甚至比自己还要了解自己,比自己更希望完善自己。在你高傲的时候朋友会发出警醒,在你颓废的时候朋友会鼎力支撑,在你孤独的时候朋友会送来温暖,在你离别的时候朋友会表达不舍。患难之交,莫逆之交,刎颈之交,生死之交,这些都来自真诚之交,因此,真正的友情不是可有可无的情感联系,而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寻找的精神归宿。

  就亲情而言,我们读到的有: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白居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周密“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等。亲情是弥漫血缘关系的深厚感情,也有超越血缘关系的特别感情。亲情如空气,得之不觉,失之难存,渗透在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萦绕在日常中的方方面面。可以是送行时的千叮万嘱,也可以是回家后的兴高采烈;可以是缝衣时的一针一线,也可以是教诲中的一言一语;可以是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可以是关爱老人的孝顺之心。亲情就是亲近的心和靠近的情。如醉人的春风,沐浴心灵;像绵绵的细雨,润物无声;为晶莹的白雪,净化灵魂;似不灭的火焰,温暖人生。

  就爱情而言,我们读到的有: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司马相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徐干“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李白“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白居易“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张仲素“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顾夐“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张先“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俞彦“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晏殊“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爱情是关于男欢女爱的情感。纷纷扰扰的爱恨情仇纠缠了几千年,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国爱情文化的终极理想,花好月圆更是人心所向。“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问题是在达成比翼双飞的道路上,常常是山重水复,曲折蜿蜒。“公子向北走,小女子向南瞧”,欲进不得,欲退不甘。许多时候,许多情况,难舍难分成了有缘无分,望眼欲穿成了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成了魂不守舍,两相情愿成了失之交臂。对于这种种爱情的事与愿违和鸳梦难成,我们不能作简单的逻辑推理,因为不同的爱会表现不同的样子,不同的情也会提供不同的答案,这些无法强求,也无须划一。水中花、镜中月,月朦胧、鸟朦胧,有时确实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疑惑让人愁,但这也许正是爱情如云浮空、如雨飘地的韵味之所在。

  不管是爱国情、乡情、友情、亲情、爱情,通过许多经典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言人所想言,言人所不能言,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它们也因此能够流传至今,魅力永存。这些不断积累起来的情感资源,让我们看到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其发生过程各不相同,但机理却殊途同归,都是人的大脑对于事物固有特性的刺激与感受的心理过程,它们和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心理的过程有所不同:刺激信号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而是事物的情感关系和情感特性,这种情感关系和情感特性必然遵循情感价值规律和情感反应规律。情感价值规律取决于情感投入的多少,投入得越多,情感的价值就越高。情感反应规律决定着该事物的情感价值“收益率”或情感价值“增值率”。也就是说,情感价值投入比例越高,其反应率越高。人们对它的情感态度就会越肯定、越认同。人们对情感的反应程度就会越强烈,力度也会越大。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反之,亦然。

  这种情感价值投入的内涵是什么,又是什么投入进去成就了情感的价值?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的问题。换句话说,什么才是最能够打动我们感情的东西?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先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大家都熟悉韩红创作和演唱的一首歌《天亮了》,其中有一句最为动人:“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这实际上来源于1999年在贵州马岭河游览区缆车坠毁的真实事件。在缆车发生坠毁的过程中,当时的23名游客,只有一个两岁的孩子最终幸免于难。之所以能够生还,完全是因为夫妻俩在缆车坠地的一瞬间把儿子高高举起,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孩子的性命。每每听完这个故事,我们都会设身处地想象那种濒临绝境的险情,是孩子的父母拼尽自己的全部力气,为孩子铺就了一张安全大网。这是他们在最后时刻毅然决然的姿态和毫不犹豫的选择,如此崇高,如此壮烈,如此深情,是本性使然,也是爱心铸就。这种舍己救儿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韩红,也打动了整个世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想韩红在创作或演绎这首歌曲的时候,脑海中一定会不断地涌现出当时的情景。这是爱的接通和心的联结。真情实感才能打动真情实感,她听之、想之、感之、念之、写之、唱之,瞬间泪奔,一泻而下,无法阻挡,汹涌澎湃。

  最近,我看到一篇散文叫《不肯退让的爱》,非常感人。我在这里全文引述:“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人缺水不行,牲口也一样。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到运水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最后造成了堵车。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走开。鲜血浸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凄厉哞叫,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头哞叫,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丘背后跑来了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我想,对于这样的故事不用多说,爱已经融化在我们心间,撒遍灵魂最柔软的角落。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老牛对小牛的那种义无反顾的舐犊深情。

  美国费城大学是享誉世界的著名高等学府,然而这所占地近百亩的综合性大学最初营建时,仅仅付出了57美分的采购地皮价。如今人们慕名前来费城大学参观时,第一个打卡的地方就是主楼的展览大厅,因为在那里悬挂着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小女孩的画像。而这个不知姓名、年龄和出生地的小女孩,居然被公认为是这所著名学府的创建者。原来故事发生在1803年,当时一位体弱多病的母亲牵着幼小的女儿来到了费城,她们没有任何营生的手段,只能靠四处乞讨来维持困苦的日子。有一天,她们来到城郊一所学校大门外,这时从墙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和悦耳钢琴声,深深地吸引了天真的小女孩。她问母亲这是什么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动听的声音?母亲愁苦一笑,告诉女儿,这儿是一所贵族学校,是专门供有钱人家的孩子读书和弹琴的地方。小女孩被这里的美妙声音给迷住了,此后经常跑来谛听。

  有次学校礼堂内举行音乐会,小女孩实在按捺不住强烈的好奇心,恳求看门人放自己进去,哪怕就是一会儿也行!结果还是被拒绝了。就在小女孩泪水涟涟、感到绝望的时候,有一位好心的老师恰好从旁边经过。他问清缘由后,以自己的名义做担保,带着小女孩进了校园。小女孩疑惑地看着那位老师说:“既然富人家和穷人家的孩子都喜欢这里,那么为何只接纳富人子弟而拒绝穷人的孩子进入校园呢?”

  老师为了保护小女孩那颗脆弱的自尊心,没有如实回答,而是用善意的谎言解释道:“哦,因为这所学校太小了,小到只能容纳下富人家的孩子。如果等到学校扩建的时候,一定也会欢迎穷人家的孩子来读书的。”小女孩信以为真,此后还是一边憧憬着美好的读书梦,一边继续随着母亲在城市里乞讨。但是就在第二年,母亲不幸染病身亡,只留下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人,她依然以乞讨为生。寒来暑往,饥寒交迫。在一个寒雪飘飞的冬日,有人在学校围墙外发现了这个小女孩,当时她已被冻死。收容人员赶来处理尸体时,意外地从其口袋里翻出57美分硬币和一张小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道:“为了能把这所学校扩建得更大,使所有的穷孩子都能进到里面读书,我不怕忍饥挨饿,已经足足攒了57美分啦……”小女孩为了实现心中期盼已久的愿望,整整乞讨了一年时间才攒下57美分。她没有把这些钱留给自己,而是想着法子要捐给学校,用来扩建校舍,以便全城穷人家的孩子都能进去读书。

  小女孩和57美分的凄婉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人们无不为之动容落泪,同时也纷纷付诸行动。一个房地产富商主动请求把近百亩土地出售给那所学校,用以扩建校舍,售价仅仅是57美分;接着,商贾巨头们更是倾其全力捐献建材用品,继而又有无数能工巧匠到学校报名,甘愿义务出工扩建校舍。当一座座教学楼、图书馆和宿舍楼拔地而起以后,那所贵族学校逐渐被扩大为大型公立高等教育学校,并更名为费城大学。费城大学从正式建校至今已有二百余年,与美国其他名牌高等学府迥然不同的是,它对待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永远执行着减免费用和实行经济补贴的一贯政策。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年那个小女孩,是她把纯洁的爱凝聚成美丽的花粉,传播给更多的花朵,因而酿造出人间最为甘甜的蜂蜜。

  这些故事情感满满,令人动容,直击心弦,感人至深,细致而具体,丰富而阔大。它们不约而同、殊途同归:这一切美好感情的背后都是源于爱,爱是一切美好情感的基本答案。正如冰心所说“有爱,就有了一切”,亦如泰戈尔所说“爱最伟大”。爱是心灵的呼唤,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爱重则情深,情深则爱浓,爱是情的本质,情是爱的表征。爱就是付出,就是奉献,就是给予,如果当这种爱超越了自身所限,甚至置己度外,达到奋不顾身的程度,其出人意料的情感价值也就一定会重如泰山。对人生来说,生命的旅程就应该是一个不断书写爱的过程。只要有爱,情感就是诗和远方,只要有爱,情感就能够充盈心间。

  爱的感觉如风吹拂,穿过躁动的城市,穿过静谧的乡愁,穿过辽阔的人生,在安静与喧嚣的细缝中,悄然远去,不着痕迹地携带着人们的曾经和过往。这种爱的情感不是高悬空中的海市蜃楼,也不是华而不实的夸夸其谈,在词的属性上不是名词、形容词,更不属于副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动词,是行动中的实词。所以真正的爱不是突如其来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假模假样的蜻蜓点水,而是一份自然而然的牵挂,一份不动声色的关怀,一份如影随形的惦念,一份发自肺腑的担忧。所谓飞鸿留痕、雁过留声,就是说把爱的行动汇成最美的风景,没有行动的爱不是爱,或者说只是虚假的爱,不是真正的爱。最深的记忆来自最爱的行动,最爱的行动能够重现最深的情感。

  应该说,追忆在人们的思绪中确实属于时光倒转,但这种情思却根源于现实激发,是现实中的种种境遇,引导人们到历史的回音壁中,去寻找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感觉、熟悉的故事和熟悉的情感。追忆时间是现在进行时,追忆内容却是过去完成时。追忆的触发是因情因景因人因事,追忆的本质是实现某种生命的联结。“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曾忘记的人,一场相遇,一生记得,时光流逝,深情永在。“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人们希望说出自己的曾经,找到明确的答案,成就自己的心愿。这也就是诸如吉林卫视“好久不见”、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深圳卫视“你有一封信”等情感节目为什么如此火爆的现实原因。怀旧就是怀念,怀念就是思念,当爱已成往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追忆是铭刻记忆的情感触发。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也作为记忆的成分被悄悄地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区域比较深刻的一部分,也是比较敏感的一部分。所谓“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深深的一段情,让我思念到如今”,就是因为深刻的印象与情绪的记忆胼手胝足,即使人们对引发某种情绪记忆的所有细节未必都能记得,但情绪记忆仍然会保持着一触即发的活跃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们会不断地触发回首往事的慨叹与顿悟。其中那些伤神、伤心、伤害的感情,永远都是抹不去的痕迹。特别是对爱情来说,往事难忘,“在梦里总有个秘密,总是挥之不去”。这里有“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将曾经的故事留在风中叹惜;有浮生如梦、往事如烟的难舍难分;有“有些事不必问有些人不必等”“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又何苦一往情深”;当我们读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时,才知道离别也是爱情最磨人的地方;当我们读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才知道有些故事,内心从一开始就被锁住无法靠近;当我们读到“来得轻描淡写,却换我一生解不开的结”时,就知道流水中的落花,原来就是一场不可言说的莫名疼痛。夜听冷雨敲窗,总还是希望“金风玉露一相逢”,没想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虽不是撕心裂肺,却也痛彻心扉。爱是最深的念,懂是最深的情,尽管世间好物不坚固,彩云易散琉璃脆,这里还是有别人给不了的感觉,所以要感谢生命中的所有遇见!

  追忆是理性取向的情感认同。情感的产生总是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对事物的认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的激发离不开对事物本质的理性判断,是理性判断引导着情感的潮汐。当某些事物与我们的价值观趋于一致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同频共振,刻骨铭心。“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择一事终一生,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的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此,他始终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他说:“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杂交水稻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播种到收获,我只要有时间,都要到试验田里去看一看。”所以,他“不是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希望和金色收获,更为世界和平、造福人类树立了丰碑!“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在面临坠机的最后一刻,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的机密文件,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发现了中间夹着的公文包,尽管人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但公文包却完好无损,每个人都为之感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同样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邓稼先,为了解决氢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不顾生命危险,亲自闯入试验场,在遭到了强烈辐射之后,身体每况愈下,仍然坚持工作,兢兢业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有林俊德院士,52年坚守在罗布泊,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他活了75年都默默无闻,却因离世前的一张照片,感动了整个中国!在生命的最后十小时,他放弃了所有治疗,抓住生命的最后一息,支撑起已经支撑不住的身体,用尽全身的力气做完未尽的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他们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为国家做出历史性的卓越贡献!人们忘不了他们,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每每想起他们的光辉业绩,都会心潮澎湃,由衷景仰!

  追忆是重拾旧景的情感体验。人们追忆起当年的时光,不是空洞的,也不会留白的,总是会伴随着某种画面感,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滔滔不绝地从心头流过,浮现在眼前。当然这些画面可不是一件可以任意挥霍的东西,而是必须兢兢业业对待的珍品。它们看似平平常常、简简单单,却是经过心灵筛选的精品,是记忆深处的点睛之笔。“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站在现在期盼未来能够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写法别出心裁,但毕竟也是一种回忆,抓住了最为典型的情境——巴山夜雨,朦朦胧胧,诗情画意,呼之欲出;“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人们喜欢追逐曾经的场景,就是因为难忘,也是因为不舍。“缘分,让我遇见了你;感觉,让我喜欢上了你;思念,让我记住了你;梦中,让我拥抱了你。心中一切都是你,只是身边却没有你。”当你拥有爱情的时候,你没有读懂它,但当你读懂它时,已经时过境迁。这时,也许已没有合适的身份陪伴,也没有合适的机会见面,就只能放在心里,偶尔回忆,经常回味,曾经的期盼变成了回忆的本身,也就是说追忆取代追忆对象变成了目标,许多人把能够从追忆中得到重新体验作为首要任务,是否能达成与从前和解已经属于次要的问题了。

  追忆是事无巨细的情感誊写。也许正是情感的循事而生和随机应变,才显出不同情感的不同色彩。有时像狂风大作,有时像月光恬静,有时像大海从容,有时像白云轻松,不同的逻辑推导出不同的状态,但总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追忆之中。记得在上大学的期间,正值中国女排异军突起的时候,她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横扫一切,所向披靡,创造了“五连冠”奇迹,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仍记忆犹新。在这次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肆虐郑州和聚集性疫情袭击南京、扬州等地的艰难时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涌现出了许多可圈可点、可敬可佩、可歌可泣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闯进我们记忆中的动情瞬间,许多细枝末节都会让我们终身难忘,可以说,越是特别的日子,越在特别的时刻,就越容易会有诸如此类的情感。同样,平凡的人生也会有不平凡的记忆,池水微澜,不惊不艳,却津津有味。人们站在岁月长河中回望,有些人、有些事,会随着时光流逝,但有些人、有些事却不会被岁月淹没。当我们在一起同学聚会致青春,一定会把心照不宣的袋口放开,变成开怀畅谈。大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青春芳华,念念不忘。没有在最好的年纪,辜负最好的情谊,不管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还是年轻时我们不懂得爱情,只要坐下来静静思考,慢慢梳理,就会发现,许多刻骨铭心的美好时光,都是来自极其简单而温暖的故事,它们很质朴平常,却引人入胜。

  追忆是形诸笔墨的情感拷贝。无论是内心澎湃的激情,还是思绪纷飞的景象,追忆的结果都会叠印在喋喋不休或深情绵邈的表达之中,都要努力把心之所有变成言之所见。“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毛诗序》对此讲得非常清楚:“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旧梦重温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把沉淀在心中的意象变成可感的形象,面对猝不及防的灵魂闪光,许多人都没有辜负曾经到来的遇见,于心领神会之间,寄托在笔尖,抒怀于纸墨,通过那些深深浅浅的墨痕和字里行间的衍射,能够永远地凝成一种情之所至的热切召唤。因此,许多时候,我们以为时过境迁,烟消云散,以为那是渐行渐远的过去,但最终还是被我们灵魂的笔墨给记住了。“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白居易在少年时代就深爱着一个叫湘灵的女子,直到人至暮年,还难以忘怀,写出了“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的多情诗句;苏东坡十九岁与王弗结婚,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但他对这位发妻爱深情重,多年之后因梦见王弗,还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还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卞之琳的《断章》、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及冯小刚的《芳华》等,都希望记载曾经,遥想当年。因为他们知道,那不是一段岁月,而是一种共鸣,哪怕是一枝一叶、一丝一毫、一点一滴,都会深入笔底。是的,许多情感放在心里总是飘忽不定的,只有落在纸上,才能变得唯美而浪漫。回眸处,岁月沧桑,云淡风轻,抬头望见的都是柔情。

  因此,追忆过去的最重要意义,就是打开我们人生的两个层面:一个是经历的人生,一个是回忆的人生。经历的人生是自然而然的人生,回忆的人生是顺其自然的人生。这两个人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它们两者是断开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框架里的故事;其次,它们两者又是连接的,经历的人生“只缘身在此山水中”,常常“不识庐山真面目”,回忆的人生对于过去的再现、补充、延伸、珍惜、慰藉等,“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人们对以往情感的需要。回忆不是饮酒,往事也不可能成为一场宿醉,因为醒来时,天依旧清亮,风仍然分明,而光阴的两岸,终究无法以一苇渡航。但人生有了追忆这件事情,不仅是对生活的丰富,也是对认识的添加,通过追忆还有着对人生进行总结的“企图”。尽管我们有的时候未必能够明确地意识到,但客观上这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当年本应该处理好的感情关系没有能够及时地处理好,或者是在对的时间错过对的人,确实令人终生遗憾,但不能遗憾终生,对此应该有所洞见。“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寻求曾经的人生境遇,就是寻求解脱困境的心灵路径。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推移变化,去掉了那些不正确的或者非理性的成分,人们对同样一件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或者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般而言,失去往往要比得到的感悟多得多,也会更加深刻难忘。只是这种对人生经验的最终撷取,并不是那种提纲挈领的逻辑概念,而是饱和着从活灵活现的记忆不断悟出来的人生道理,或者伴随着诗意氛围提取得到的人生真谛,而这些在潜移默化中,更易转化为人们改弦更张的自觉行动。

  人生有着酸甜苦辣,人生有着喜怒哀乐,人生有着悲欢离合。时空是存在的维度,也是存在的本身,有许多可堪回首的故事,也有一些不堪回首的事情。情感的视觉,不是眼睛,情感的听觉,也不是耳朵,它们都应该是心灵的直觉。情感如满月,不盈则亏。情感如金石,不音则鸣。在那些寻而不见的日子里,在春去秋来时序更迭中,每个人的生活轨迹终将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印记。这里可能是一举成名的欢乐颂,也可能是一落千丈的咏叹调;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集结号,也可能是一无所获的变奏曲。一个人的人生史就是一个人的情感史,一个人的情感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史。生活不是简单的方程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许多复杂的感受只有自己能够体悟。梦牵魂绕,念念不忘。人生虽是一场回不去的远行,也代表着永远忘不掉的时光。

  时光如白驹过隙,总是渐行渐远,纵使千方百计地挽留,也挡不住飘然而去的毅然决然,但有一点无法改变,那就是沿途的风景,都会留在匆忙的行程之中。不管是红芳满径,有如花蓓般的绚丽夺目,还是繁华落尽,到处布满着彩色的梦幻。蓦然回首的一刹那,这些都还会在那里,依旧是当年的模样,镌刻着不老的芳华。无心者,无所累;有心者,有所醉。这种情感一直蛰伏在时光的深处,不离不弃,不声不响,不慌不忙,不疾不徐,却在不断地划向心海的中央。记忆是用来怀念的,是用来留住美好的。为你留灯三千,为你留光皎洁。常常会在不经意的时候,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喷薄而出,承载着许多难忘的回忆,炙烤心灵,放飞诗情,哪怕是在薄凉的日子里,也不会有丝丝寒意,眼前终将是一片春和景明和春暖花开!(张永祎)

相关稿件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玥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