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南京新年第一会:加快打造全球英才向往的创新之都

2022年01月05日 08:03:38 来源: 南京晨报

  原标题:新年第一会,南京聚焦“创新+人才”

  1月4日,南京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会上,南京市委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打造高水平国家级人才平台 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发布。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发出真挚邀约:让我们携手并肩、协力同行,一起向未来,共圆属于这座城市、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创新创业梦想!

  助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提出4点意见

  此次大会上,南京与社会各界共话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共谋产才融合、共建共享之策,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就此提出4点意见。

  “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南京拥有高等院校53所,国家级研发平台120多个,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南京地区有24项成果获奖、占全省60%;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拟授奖公示项目中,南京地区有162项(全省266项)……这样的基础和条件,决定了南京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承担更重责任。韩立明指出,南京要把握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本质要求,把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战略方向,把握抢占产业科技变革制高点这一关键要求,把握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这一现实路径,把握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这一重要论断,走好创新这条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紧扣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韩立明表示,树立这样的定位追求,是使命所系,大势所趋,发展所向。当前,南京的创新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但仍需跨越“四道门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门槛,科技成果转化门槛,人才结构性门槛,领军企业支撑门槛,而要跨越这“四道门槛”,南京必须高度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目标定位,奋力突破,努力当好锻造战略科技力量的开路先锋、建设“一中心一基地”的开路先锋、重大人才平台建设的开路先锋、科技体制改革的开路先锋。

  “扎实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程。”——韩立明提出,今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南京将不断打开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创平台建设工程、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工程、实施企业主体梯次培育工程、实施创新空间布局优化工程、实施开放创新拓展工程等五大工程,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并重,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构建大中小科创企业递进成长的“雁阵”梯队等。

  “奋力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让人才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韩立明提出,南京将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建立校企“双导师”“定制式”培养机制,大力造就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确保今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万人;深入推进产才融合协同,一方面以产聚才,充分尊重和更好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以才兴产,大力支持在宁高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推动园区打造全市产才融合的前沿阵地;着力厚植人才培养根基,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形成“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良性循环;持续优化人才精准服务,设立人才服务专窗专线,当好人才顺心工作、安心发展的“后勤部”。

  6大部分21条举措,市委1号文这样谋划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大会上,南京市委2022年1号文《关于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现场,南京市政府副市长林涛就《意见》进行解读。林涛表示,今年的1号文在优化延续近年来市委创新政策的基础上更突出3大特点,即突出新使命新担当新目标,突出持之以恒和有的放矢,突出市场导向多元投入和改革激励。

  记者看到,《意见》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国内国际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等六大部分共提出21条具体政策措施。

  聚焦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意见》提出,南京将从打造创新型链主企业、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化发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4方面着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意见》明确将支持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根据上下游联合攻关、产学研用融合、场景应用开放、生产要素共享等年度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对国家质量标杆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探索建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智能电网等领域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绿色通道”,争取试点实行“报备即批准”;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发生的房租费用,由各区(园区)根据企业成长情况给予最高100%补贴、最长不超过三年;支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参照统一标准自主开展职称评聘等。

  聚焦二,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意见》明确,南京将聚力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构建“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支持产业链骨干企业瞄准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建设一批解决跨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新型共性技术平台,按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并在量子信息、区块链、基因技术、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前瞻性布局和培育未来产业;在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平台上,加快“数字南京”建设,打造中国智谷,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项目落地,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建设运营,支持大中型企业成立面向行业服务的软件企业,对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的软件企业给予奖励,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给予100万元支持;此外,南京还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支持储能、氢能、零碳工业流程再造、低碳产品等节能降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对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

  聚焦三,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意见》提出,南京将持续支持麒麟科技城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合作,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推进中国能谷建设,打造能源发展未来城。此外,还将强化以紫金山实验室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实验室体系中的作用,支持开展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重大研究成果在南京实施产业化,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对企业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给予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

  聚焦四,广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意见》明确,南京将围绕创建国家级人才平台目标任务,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平台、国际人才首选发展平台、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平台、区域资源集聚辐射平台,大力实施人才队伍锻造行动、人才载体赋能行动、产才融合进阶行动、人才改革集成行动、人才生态涵养行动,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和创新环境优势。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上,接续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支持人才放手创新创造,优化人才集成评价改革。

  聚焦五,汇聚国内国际创新资源

  面对新发展格局,南京将从提高区域科创引领辐射能力、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通过组建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都市圈城市科创资源集聚共享,建立都市圈科研计划项目经费跨城拨付、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互认和创新券通兑通用等制度,加快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开展更高水平“双向孵化”,按年度绩效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提档“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推行“证照分离”“电子证照”、实施“i宁企”服务专项行动等措施汇聚国内国际创新资源。

  聚焦六,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

  为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南京在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上共提出6条措施。一是创新科技任务组织管理机制。二是加快高新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三是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机制。四是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五是打造惠企政策落地便利化平台。六是优化创新治理统筹推进机制。(聂龙妃)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23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