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 要闻 舆情 图片 专题 社会 论坛 娱乐 体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访谈
文化

哲思|侥幸与不幸

2021年12月06日 12:06:05 来源: 新华网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有多名涉嫌违法违纪的干部心存侥幸,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强调决不能让政治上、廉洁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

  心存侥幸,是指一个人做了错事或者坏事之后,仍然抱有不被发现、不被惩罚或者期望没有后果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侥幸会时常露出头来。一旦通过偶然事件的发生使你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便会依赖于它,心存投机,把前程交给了所谓“运气”。著名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人生最大的错误,往往就是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当我们犯下不可饶恕、无从宽释的错误之后,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而我们下一个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它又光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侥幸心理是大多数事故发生、事业失败的诱因和根源。

  侥幸是不幸的开始,不幸是侥幸的必然。有些人开车过马路时,明明是红灯,可一看没有交警或监控摄像,就一脚油门闯了过去,侥幸地认为没人发现、也不会出事。殊不知,有多少家破人亡的车祸事故就源于这样的违反交通规则。从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来看,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存有侥幸心理。第一次收礼受贿时,思想斗争都很激烈,但也心存侥幸,自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人知晓,或自恃“技高一筹”,考虑周到、安排得当,或抱着“冒险一次、享受终身”的念头,不惜赌上政治前途和身家性命。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到头来,伸手必被捉。无数事实证明,一次侥幸,就可能一生不幸。

  克服侥幸,必须常怀敬畏之心。中华民族素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优良传统。“敬”会让人有所为,知晓自己应该做什么;“畏”又会让人有所不为,警告自己不该做什么。这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要敬畏党。敬畏党的历史,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敬畏党的组织,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敬畏党章党规,常学常思、知行合一。二要敬畏人民。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切实做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要敬畏法纪。从心底里把党纪法规当成带电的“高压线”,高悬法律的明镜,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做事的尺度。作为领导干部,敬畏法纪的核心是敬畏权力。职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人民赋予的,包含着人民的重托和党组织的信任,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必须自觉接受党纪和法律的约束。四要敬畏自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会负人。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得益于自然界和生物多样性的惠赠。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因此,我们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用实际行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敬畏不仅是畏惧,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仰与尊重,更是一种行为操守。常怀敬畏之心,消除侥幸心理,人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克服侥幸,必须强化自律意识。自律,就是自己管理和约束自己。要勇于自省。经常以党纪国法、道德准则检视自我、洗涤灵魂,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提升和完善自己,做到明法纪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要善于自控。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欲望,淡泊名利。人都有欲望,适当的欲望会让人有前进的动力;过度的欲望,就会使人迷失方向、丧失理智,随时会落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的陷阱。因为“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贪如水,不遏则滔天;婪如火,不遏则燎原。作为党员干部,加强自控、拒腐防变,必须保持廉政没有特殊、风险没有例外的警觉,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同时,自觉接受监督,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要守住“小节”。三国时刘备再三而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一个人腐化变质,几乎都是从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开始的,往往认为人情往来、小礼小不惠不算什么问题,一时麻痹或者心存侥幸,放纵自己,“毛毛细雨湿衣裳”,由轻到重、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守住“小节”,必须始终保持对各种腐蚀和围猎的警惕,稳住自己的心神,管住自己的手脚,确保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治家。

  克服侥幸,必须树立底线思维。作为一个成年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自由意志,但这种自由意志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有着做人做事的公共底线,这就是道德和法律的“红线”。有了底线思维,才能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有了底线思维,才会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牢牢把握主动权,达观从容地朝着人生的既定目标进发。大家知道,天有阴晴风雨,人有七情六欲,谁都不可能在诱惑面前无动于衷,关键看能否明道德、守法度、不越党纪国法的“底线”。节制利的贪欲、拒绝一两次诱惑并不难,难的是终身不染。这些年,不少曾经有过光荣历史的,或者一度洁身自好的人,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之中”,由于没有底线思维,心存侥幸、行无所惧,“陷进泥坑”不能自拔,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清代文人袁枚曾写过一则“陈鹏年吹气退鬼”的故事,很有启迪意义:一女鬼“䇯立张口吹陈,冷气一阵如冰,毛发悚然。”陈鹏年于此危难之际忽生一念:“鬼当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壮胆鼓气,也向女鬼吹去。谁料人的阳正之气比鬼的阴邪之气强盛得多,气到之处,女鬼“顷刻如轻烟散尽,不复见矣。”由此可见,抵御妖邪的诱惑和侵袭,关键还需依靠自身的正气。加强自我修养,固本培元,养成浩然正气,才能坚定守住底线的意志,杜绝侥幸心理的作祟,避免各种不幸的发生。(朱步楼)

相关稿件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玥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81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