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教育、住房已成为最突出的三大民生问题。今年,常州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聚焦这三大民生问题,持续提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学位资源供给、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住得起房”。
打造智慧健康平台,让看病更便捷。今年,常州把13家三级医院全面建成互联网医院列入民办实事项目,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目前,市一院、二院、中医医院、四院、妇幼保健院、七院等6家单位已投入使用,其余机构预计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常州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的开通,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医疗服务。同时,打造“健康常州”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烦心事。平台主要向市民提供市属8家医院的挂号、缴费、排队等7大类主要功能。目前该平台正加快对接“智慧影像云”,将为市民提供随时随地、随身携带、随手可得的“云胶片”。市民只需通过“我的常州”APP、“常州行”APP和“健康常州”微信公众号3个途径进入,即获得8家市属医院集约化、一站式的智慧健康服务。
加强教育建设投入,助力实现教育公平。常州把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列为各地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切实保障学校建设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今年计划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重点建设项目57个,计划竣工24个学校增加16500个学位。近期,常州获批全国首批、江苏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从“有住的”迈向“住得好”。今年以来,常州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重点清单项目,推动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让市民乐享安居宜居的生活。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常州双管齐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已开工建设或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1.6万套(间)。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常州大力实施老城厢复兴发展、“大板房”专项治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项目,推动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截至8月底,81个老旧小区已全面开工,其中茭蒲巷、安阳花苑等17个小区已基本完工。
此外,常州还高度关注“一老一小”问题,积极探索“居家生活、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拓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天宁区新建改造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动4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居家上门服务超1.6万人次;建成6个婴幼儿普惠托育试点,利用1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暑期托班,让未成年人暑期“看护难”变得不再难。(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