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大运河沿线地区的重大使命。作为大运河江苏段的重要标识性城市,近年来,无锡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沿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文化的活力,创新非遗产业消费场景,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加快复苏。
10月22日至24日,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以下简称“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在无锡举办。大会以“畅游甜美运河·乐享非遗之魅”为主题,设有开幕式暨主题论坛、实景演出、运河非遗大集、非遗美食汇、锡剧艺术汇演等5大板块15项重点活动,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保护成果。
多维保护筑牢运河文化“基底”
(运河夜景)
10月22日晚,作为本届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的“前奏”,“运河拾遗”实景演出在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开幕,与会嘉宾从“运河汇”码头乘游船,依托运河景观感受“水韵江南”风情。
保护开发沿线生态文化景观,传承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推动运河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无锡通过在规划、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层层推进,筑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基底”。
结合“十四五”规划,无锡出台《无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完善《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和《无锡市古运河风光带沿线城市设计》。梁溪区、惠山区、新吴区等运河沿线板块,纷纷为辖区内大运河文化带的规划保护“划重点”:惠山区围绕京杭大运河惠山段,按照河道管理范围线10米的要求,开展对锡西大桥、洛社大桥等重要节点的环境提升打造,加快实施江南运河主题公园建设;梁溪区审议通过《2021年梁溪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整合资源、闭合成环,同步推进大运河和古运河建设,实现“两河”功能互补;新吴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现场调研和规划编制工作。
大运河不仅是生态遗产,也孕育了灿烂的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同样有助于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锡多年来持续建设基础良好、分布合理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5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51项;各级各类非遗保护基地34个。
此外,无锡市文广旅游局在市、区文化馆开设非遗普及课;各区举办非遗技能技艺传承培训班,设有初级到高级课程,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无锡政府部门组织无锡非遗登上电商平台,集中推介酱排骨烹制技艺、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珠绣技艺……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在无锡逐渐凸显。
搭平台、造IP,非遗文化对接消费市场
(非遗大集)
大运河既是文化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播的纽带。从大公桥到清名桥,街中央,一个个摊位铺展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来自全国100家非遗保护单位和非遗相关文化旅游企业、精选非遗名品及非遗文创在此汇集。10月22日至24日,运河非遗大集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大公桥至南水仙桥沿线)举办,大运河沿线省市非遗美食及其传承人也在现场通过线下制作展示、线上同步直播等形式,全方位营造非遗美食消费体验新场景。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探索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消费场景的有机连接点。在这里,可以看到杭州的张小泉、扬州的谢馥春、漳州的片仔癀、成都的采耳……更能体验惠山泥人、锡绣、锡剧、新万鑫银丝面、穆桂英美食等无锡非遗。
惠山泥人传承人赵建高在此开店已有多年,“依托运河文化,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集聚力和吸引力很强,现在,我的泥人店已经从单纯的售卖泥塑作品发展成了非遗培训基地和手作体验点。”赵建高说。为促进运河非遗产品充分对接现代消费市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还进驻了很多年轻国潮品牌,并配置有美术馆、博物馆。
无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扩大紫砂、泥人等地域文化标识影响力。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创集成店内,赵红育合作款“清名桥”精微绣、赵建高“惠山泥人”系列、吕俊杰督造款“醉江南”一应俱全。“如今与非遗传承人通过定制、联名、共同开发等形式设计非遗文创达100余款,今年还将国家级非遗‘惠山泥人’的‘阿福阿喜’IP开发成‘福喜梁溪’系列文创。”相关人员介绍说。
为非遗文化搭建传播载体,“活化”非遗文化、激发市场消费活力,适宜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环境在无锡逐渐形成。
创新形式,文旅融合唤醒区域活力
今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强调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是文件出台后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非遗旅游大会,意义深远。
近年来,无锡坚持文旅融合,推动非遗走进景区,融入现代生活。从清名桥古运河历史街区到惠山古镇运河休闲早茶,从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到宜兴白塔村……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基础,集成运河沿线景象、市民生活习俗等资源,无锡推出了一个个带有“运河”标签的特色文旅产品,在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中,无锡以12景入选,成为江苏省内大运河沿线的8座城市中入选数量最多的城市。
文旅融合逐渐成为无锡唤醒区域活力的重要驱动力。今年,拈花湾、清名桥古运河、善卷洞等三个景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在推动非遗进景区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文化,实现非遗与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
以本次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为契机,无锡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内在要求,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大运河整治提升工程,加强非遗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非遗丰富的文化内涵,创新“互联网+大运河遗产”展示模式,将大运河综合博物馆群、大运河沿线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基地与沿线景区景点结合,擦亮文旅融合的“运河牌”,让非遗旅游成为无锡文化旅游的全新形态、重要载体和亮眼名片。(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