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落子”关键处 无锡率先牵手未来技术学院

2021年10月21日 09:23:21 来源: 无锡日报

  原标题:“落子”关键处,布局产业新未来 无锡率先牵手未来技术学院

  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迎来一波重磅“智力支持”。此次太湖人才峰会上,无锡与10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加上此前在深圳与华南理工大学先行签署的合作协议,与这座城市牵手的未来技术学院已有11家,无锡也成为全国首个与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的城市。

  这是一项对科教资源的强势引入,也是一项对未来10—15年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支撑引领、创新元素导入。在全面合作的协议文本之中,可以看到:设立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和创新基金,共建创新中心和实习实践基地,一系列创新举措展现“近悦远来”的生态与氛围;再品读相关细则:不设合作具体量化考核指标、地方政策支持资金由学院统筹使用、市区联动布局等“新打法”,则体现着无锡导入创新资源不功利、破常规的眼光与胸襟。

  与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是为了更好地拥抱未来——当高校孕育的前沿尖端技术种子植入求贤若渴又敢于创新的热土,叶茂花繁、硕果可期。

  独到的眼光:培育未来人才抢抓未来技术,期待“质的飞跃”

  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各板块和市科技局迅速出动对接。市科技局前往对接的一名人士坦言,“从抢占先机的角度来说,无锡的时间点选得很准,成为第一个主动去洽谈的地方政府。各高校看到了这座城市创新的执行力、独到的眼光。”前来参加太湖人才峰会的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席建忠印证了这样的说法,“无锡是将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当成一件大事在做,在探索人才双向培养的模式上,无锡走在了全国前头。”

  校地的成功牵手,也需要双方现有基础、理念的高度匹配。“无锡的产业基础和北大的优势学科契合度很高。北大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无锡有药明等一批行业顶尖企业,迪哲医药创始人张小林还曾受聘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席建忠告诉记者,学院本身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注重产教融合,以技术产业化方向去培养学生,“学生得有实操经验,并能深刻理解行业问题,这种人才也是和地方政府的需求比较一致的。”

  而此次和滨湖区签约的清华大学,早在2012年就和无锡市政府联合共建了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校地合作已有较好基础。滨湖区科技局局长华兆哲称,在未来技术方向探索上,清华大学一开始就是发起人的角色,提前致力于未来10—20年后的技术基础研究,“而且最吸引我们的一个独特理念是清华更注重本科生的培养,通过理工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打下扎实基础,学生普遍有很强的创造力。我们去考察时发现很多本科学生已在为华为等大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而这正是我们最紧缺且最需要的创新人才。”

  先进技术的突破是一种量的叠加,而未来技术则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具有颠覆性影响但当前尚未实现的技术。提前布局,就是要率先实现质的飞跃。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负责人认为,无锡产业成熟,但在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硬件”上,没有北上广的城市体量能级。“产业要向高端进军,形成经济新的增长极,必须高站位进行10年后、20年后的前瞻布局,落脚点在人才上。”该人士表示,科技成果大多出自高校的基础研究,未来技术学院学生基于交叉学科做研究,通过自由探索、发现未知的东西,在某一领域深耕多年找到今后的科研创新方向,甚至将创业城市落在无锡,这是最值得期待的。

  开放的胸襟:不设考核量化指标,重在谋划明天、后天的事

  无锡,不仅抢占先机,更以开放胸襟海纳创新元素。

  拥抱未来,需不短视、不功利。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不应是项目式的、包干式的、运动式的,而应是自主性的、常态化的、可持续的,甚至要做好打持久战的长期准备。但当未来技术人才培养一旦获得成功,将大大增强城市的科技实力。

  此次合作内容的一大亮点是,无锡没有对合作高校设置产出成果等相关量化考核指标。“地方政府啥要求也没提,也没给我们设置考核指标,就一门心思想把这件事做好,我们努力干活就行。”席建忠告诉记者。此外,无锡给每个合作高校设立每年一定额度的太湖奖学金,高校可自由统筹支配。板块还将结合专题活动申报制等形式,每年给合作高校增加区级奖励。

  不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重在扩大朋友圈,提前谋明天、后天的事。这背后当然藏着无锡更大的“野心”:通过设立太湖奖学金,把“太湖”印记深刻在高校人才的脑海中,未来技术人才集群效应可能一时半会还不会形成,但将来这些学子立业时会想到太湖边的太湖奖学金,无锡必定成为其创业首选城市之一。

  “人才的力量是巨大的,关键是要发挥改革的撬动作用,打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体制机制的障碍,提升人才与区域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释放和激发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负责人称,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和评价应放长周期,增加弹性,真正为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城市的未来:全方位合作,触发“0-1”的突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无锡集结全市资源在推动的这一引才育才模式,有多项创新之举。市级层面的统筹政策叠加各板块的个性化政策,让未来技术学院的发展从战略合作层面,加快拿出落地打法。根据规划,无锡将按照5年—10年建设期,进行“2+1模式”布局,即给予每个学院2类政策资金支持方式,与每个学院共建1个基地。在具体内容上,从学生培养、结合地方产业解决实际需求、解决学生实践基地等方面,无锡与这11家高校正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合作。

  在市科技局人士看来,设立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和未来技术创新基金,这是无锡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做的又一创新布局,以此来衍生未来产业,将今天、明天很好地衔接起来。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大学生实习实践无锡基地,则通过把两级政府需求列出、学院设置课题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带薪实习的实践机会。以此方式把名校大学生吸引到无锡来,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更好了解无锡、亲近无锡。以科创飞地形式在校设立未来技术太湖创新中心,同样打的是太湖牌,通过承接和孵化高校科研成果,推动更多未来技术成果在锡转化和产业化。“撒100粒种子出去,总会有一两粒发芽开花结果。”该人士表示,在无锡高校资源还不够突出的当下,需要更多的创新途径,缩短引才、引尖端技术的物理距离。

  无锡和各大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合作的种种创新之举,也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打开了一个新范式。“清华将立足本次合作,加强与地方的互动,筛选本地产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创新的热情和激情,让他们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出一批勇于、敢于而且能够定义新概念、开辟新疆域、发展新方向的,面向未来的,有能力实现突破0-1的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也助推无锡本地产业的提质升级和更多的原始创新。”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副院长徐芦平在访谈时表示。(朱洁)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797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