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探讨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新连接” 长江产经智库双月论坛线上举行

2021年10月18日 16:47:4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0月18日电(记者潘晔)15日,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主办的长江产经智库双月论坛(第三期)于线上举行。本期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的‘重新连接’(recouple)”,会议由研究院研究员陈柳主持。世泽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袁长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丁可,经合组织(OECD)政策顾问、研究员陈晶晶,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副研究员叶明等知名智库机构专家联合解析。

  会上,与会嘉宾将深入分析后疫情时期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短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探讨全球产业链安全、发展和出现新的变化,提出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应对策略和思路,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袁长春博士发表题为《产业链国际开放合作与公司治理》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产业链国际开放合作是企业或者公司间的合作,而公司治理水平将影响合作的效果。公司治理的实质是权力的分配、行使与制约,其必要性表现在公司公民、公司的影响力以及通过治理实现公司的目的并履行其社会责任。基于管理到治理的时代背景,通过美国安然公司与《萨班斯法案》的案例诠释了公司治理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公司治理的现状。未来在产业链国际合作与强化公司治理上,需要重视治理水平和法治水平关系以及关系导向与权力至上的文化影响。

  陈晶晶研究员分享了关于负责任商业行为(RBC)的概念和国际标准,介绍了经合组织(OECD)在负责任商业行为政策领域所做的工作,并说明了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商业行为等领域高度交叉融合的政策相关性。未来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管理上,可以通过商业机构、政府、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等在负责任商业行为领域的协作,促进后疫情时代经济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复苏。

  丁可研究员发表题为《东亚生产网络视角下的中日产业链合作》的主题演讲,他从比较优势、贸易成本、主导市场这三个要素对产业链的影响分析了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和演变,并指出日本企业因贸易摩擦和疫情影响从中国转移的比率很低。考虑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和中日创新的互补性,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国和日本要继续强化产业链合作,中日可以在高端产业形成稳定的国际分工关系,从而实现双赢。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会导致创新合作成本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RCEP和CPTPP等高水平贸易协议将为中日产业链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

  叶明博士比较分析了中美ICT微笑曲线,他指出,美国和中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多的中国国内企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供应商)参与了几乎所有微笑曲线的上游阶段。中国要避免锁定在跨国公司领导的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因此设计有效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至关重要。现状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供应商,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在全球价值链上游实现更多的附加值收益,这可能也是中美贸易冲突的另一个触发因素。

  “今天我们邀请了四位,有美国、欧洲、日本研究背景的国际智库的学者,就产业链的开放合作分享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讲演,我们也很受益匪浅。”陈柳研究员最后总结表示,疫情之下,围绕全球产业链相关议题将持续被关注,长江产经智库论坛也将加强与各界交流,汲取多方智慧,对该领域展开深入讨论。(完)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796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