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溧阳:庆丰收感党恩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2021年10月18日 16:44:05 来源: 溧阳市委宣传部

  10月18日,为期3天的中国溧阳第二届稻田音乐节暨第三届“四美”丰收节在南渡镇庆丰村完美落幕。连日来,庆丰“四美”丰收节刷爆了溧阳人的朋友圈,村民、游客相聚于此,庆丰收、感党恩,共赏乡村振兴风采。

  党建引领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庆丰村位于南渡集镇西侧,村域面积6.1平方公里,辖20个自然村,农户1058户,人口3358人,土地肥沃、大道如砥、阡陌纵横,拥有耕地面积6400亩,因“万亩丰产方”核心区域位于村域境内,而被冠以“苏南第一方”美誉。虽然区位优势明显,但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村民生活并不富足,该村曾是溧阳市有名的经济薄弱村和脱贫攻坚帮扶对象。

  穷则思变。近年来,庆丰村党总支带领党员群众奋力投身乡村振兴大潮,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构建“党建+”振兴模式,实现了党建富民强村。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该村党总支被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振兴贫困地区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庆丰村党总支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入股、置换、租赁、集体盘活等方式,把庆丰村内老百姓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老房子改造利用、对外招商,让老房屋“活”起来,赋予旧农房新价值。改造后的闲置房屋,不但美化了村庄环境,而且为“金色庆丰、艺术田野”农旅项目增添了配套载体,游客不仅有得玩,还有得吃,更住得下。

  庆丰的百姓们世世代代都以种植水稻为生,该村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党建+特色产业”,打造“有味南渡”的硬核,通过对庆丰大米等品牌的培育和系列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不断提升大米的附加值。同时,延伸稻米品牌产业链,以庆丰优质稻麦为主要原料,大力发展稻麦加工产业,并建成了面面聚“稻”面馆、庆丰馒头店、米酒工坊、炒米高咖啡、团子小姐美食铺等一批稻麦延伸产品美食店,米制品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

  能人带动 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眼下,在庆丰村“万亩丰产方”,金黄色的水稻一望无际,稻穗颗粒饱满,一派丰收景象。这段时间,南渡镇种粮大户王林松和乡亲们正忙着收割水稻。

  王林松是南渡稻米产业的“名片”。2010年起,王林松开始种植水稻,刻苦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为了联合农民一起闯市场,他牵头成立了溧阳市松林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营土地流转种植和农机服务,后来又成立了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很多水稻种植户的眼里,王林松是位“能人”,能帮大伙儿把稻谷卖个好价钱。原来,2016年初,王林松将苏州一家稻米企业请来进行考察,开启了全市第一个优质水稻订单农业,按照高于市场价格的15%统一收购。以订单为基础,岁丰农业与周边种田大户和农民签订了优质水稻收购合同。

  为了帮助种粮户提高水稻产量、签订更多订单,2018年,岁丰农业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优质稻米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基地;2019年,与扬州大学建立了院士研究生团队创新试验基地,开展中高端大米种植技术的集成与推广;2020年,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亚夫科技服务站。结合订单模式,岁丰农业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为农户提供标准化育秧、农业机械化服务以及种植技术培训,指导科学化运筹肥料与使用农药,并制定规范化种植技术流程,给订单农户及周边种粮户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的希望。

  前景美好 绽放脱贫致富幸福花

  10月17日,庆丰村热闹非凡,游客们三五成群,结伴前来参加稻田音乐节,品尝当地特色农产品,感受艺术气息。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齐全、人气爆棚、活力四射的新庆丰,既满足了城里人的田园梦、农村人的城市梦,也让共富路上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在庆丰村风雨长廊的尽头,有一家“幸福味稻”暖心田园村民超市,店主陆伟华是庆丰村委陆家村村民。10多年前,他因意外截瘫致贫,家庭遭遇变故,曾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庆丰村乘着“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的东风,依托“丰产方”,以谷物丰收文化为核心,以“金色庆丰、艺术田野”为愿景,以举办溧阳市“四美”丰收节、稻田音乐节为契机,全力打造金色庆丰农旅综合体项目,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稻田认养、房屋出租、自种水稻销售大米、销售农副产品等方式,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2.6万元到超358万元的跨越式飞跃。

  家乡的变化让当地不少百姓看到了致富的曙光。陆伟华重拾信心,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借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拼命干,早日摘掉“穷帽子”。2019年10月,在南渡镇和庆丰村委的大力支持下,陆伟华在风雨长廊下摆摊做起了小生意。虽然辛苦,但靠着这门生意,陆伟华一家很快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今年7月份,他如愿将生意从风雨长廊下搬进了约50平方米的店里。

  40岁的董腊琴是庆丰村委赵家村人,去年年底,她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奶茶店。“店面位置很好,前面有庆丰小火车,后面是个游乐场,每逢节假日和村里举办大型活动,来旅游的人都特别多,也给我们带来了财气,生意还算不错。”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董腊琴难掩心中的喜悦。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今的庆丰村已经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前列。(徐文喆)

[编辑: 王玥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796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