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昆曲回家 “青春力量”绽放昆山巴城

2021年10月14日 14:53:14 来源: 昆山市巴城镇

  管弦悠扬,昆腔清丽,阳澄湖畔绽放昆曲“青春力量”。10月13日晚,2021昆山巴城•重阳曲会暨第一届全国高校昆曲社团汇演在昆山巴城启幕,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10余所高校昆曲社的青年学生演员齐聚巴城,与海内外百余名研究学者、昆曲表演艺术家以及昆曲爱好者在交流互促中,共享昆曲之美。

  昆曲姓昆,源头在巴城。在古镇巴城,“百戏之祖”完成了华丽演变。近年来,巴城大力推进“昆曲小镇”建设,积极打造昆曲文化载体、引进昆曲文创产业、举办昆曲品牌活动、打造昆曲旅游线路等,让昆曲焕发新风采、绽放新魅力、形成新流量。今年是昆剧鼻祖梁辰鱼诞辰500周年,也是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为让昆曲走进更多年轻观众,巴城首次尝试和北京大学共同制定《巴城·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方案》,并合作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昆曲社团汇演,为昆曲传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青年人是昆曲的未来。这是一场检阅,也是一次‘朝圣’。”北京大学学生京昆社社员、哲学系博士生张云起在开幕式展演中将饰演杜丽娘,她从9岁起开始学习昆曲,至今已经16年。一身戏装行头装扮的她面对镜头显得很激动,“能在昆曲发源地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曲友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意义特别,也让我看到了昆曲深植民间的生命力。”

  第一届全国高校昆曲社团汇演是近年来继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学生版《长生殿》后的又一次校园昆曲盛事。现场老中青三代人以曲为桥交流学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新生代昆曲演员、昆曲爱好者的一次汇聚、一次展演、一次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昆曲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序、不断新生。”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昆剧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表示,看到如此多新生代昆曲演员和爱好者济济一堂,他颇为感动。

  昆曲艺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昆山最具辨识度的“金名片”之一。近年来,巴城致力传承昆曲文脉,全力建设昆曲小镇,努力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自2015年以来,重阳曲会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它已经成为昆曲人的盛大“嘉年华”。每到天高气爽稻菽飘香时节,来自全球的昆曲艺人和昆曲爱好者总会齐聚巴城,共同探究昆曲渊源,研讨昆曲文化,欢度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每届曲会之上,巴城籍演员都要同台献演,生旦净末丑,一台戏配齐,令人赞叹。

  一条濒水老街,留住了文脉,一场重阳曲会,让昆曲回家。巴城,是昆曲的衣胞之地和精神故乡。从幽深庭院到寻常百姓家,昆曲已经成为濡养古镇精气神的文化原动力。“历史遗存,无可取代;政府主导,渐成气候;企业自觉,民间给力。”在巴城,政府、民间力量携手与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投身到保护和传承昆曲的洪流中来,为古老艺术的新生和传承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从稚气少年,到皓首老者,两代人接力前行,成为昆山昆曲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一个生动缩影。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她润物无声,却有着丝一般的韧劲,影响着方方面面。在江苏省公布的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巴城镇昆曲小镇名列其中。近年来,巴城镇党委、政府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扛起了保护与发展昆曲的大旗,将昆曲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旅游转型、融入特色发展,有力推动了“昆曲小镇”的建设。七年来,巴城先后成功举办阳澄曲叙、重阳曲会、紫金京昆艺术节少儿昆曲大赛等品牌昆曲文化活动数十场,开展各类昆曲主题讲座、演出、拍曲等活动200多场次,受众超过500万人次;巴城有关部门先后创作、整理了《图说昆曲小镇》《昆剧传字辈年谱》《梁谷音艺术传承记录》《计镇华艺术传承记录》等二十余部著作;创建“昆韵曲红”党建特色品牌,使昆曲艺术“润物细无声”进入寻常百姓家。巴城先后被授予“中国昆剧院团联盟演出基地”“中国昆剧传承基地”荣誉称号。

  据了解,今年的重阳曲会将从10月13日持续至10月15日,依托巴城老街等各类昆曲及传统文化载体,举办10多场丰富多样的系列活动,包括曲友雅集、竹笛沙龙、篆刻名家邀请展开幕式、杨守松新书发布会、篆刻名家讲座、文玩雅集展暨古琴雅集、重阳清唱会等,从昆曲文化的不同方面、不同层面上放大昆曲“好声音”。

  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雪华表示,围绕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昆山全力推动以昆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优秀文化凝聚新时代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同时,从源头让昆曲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昆曲的复兴之路正在越走越宽。(苏轩)

[编辑: 文静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795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