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要闻 融媒产品 图片 访谈 直播 信息动态 推广
新华网 > > 正文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盐城样本

2021年10月07日 08:21:48 来源: 新华日报

  原标题:将NbS写入党代会报告 建立国际生态领域话语权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盐城样本

  9月22日,东台条子泥湿地监测到珍稀物种小青脚鹬1164只。从学界普遍认为的小青脚鹬全球种群数量不超过1000只,到去年条子泥监测到1150只,再到今年1164只,条子泥小青脚鹬数量已连续两年突破学界预估。

  9月23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筹备情况。COP15中国馆主题展区将展出盐城黄海湿地保护管理案例。盐城也将受邀参加相关论坛。值得关注的是,在“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全球征集与评选中,共19个案例被评审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从7个大洲26个国家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

  “盐城将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开展生态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盐城是首个将“NbS”写入党代会的设区市。

  遗产地修复成“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10月5日11时,正是条子泥涨大潮的时刻。大堤外,海浪涌来,正在滩涂觅食的鸟儿展翅腾起。一堤之隔,是它们避潮休憩的720亩“家园”。成千上万只鸟儿飞越海堤,它们落脚这里,等待两小时后潮水退去。

  720亩专用地是盐城打造的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也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携手盐城,把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落在这片栖息地,最终形成可供全球学习借鉴的好方法。“在这720亩的‘家园’里,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去年我们在这里同一时间监测到5.8万只鸟,今年这个数字上升为6.5万只。这些,与小青脚鹬连续两年种群数量增加的实例,都成为条子泥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重要地位的有力注脚。”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贾亦飞博士说。

  2021年为生物多样性超级年。此次生物多样性大会将分两个阶段,分别于今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在昆明召开,将制定全球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目标。江苏黄海湿地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泽群说,这是国际生态环境领域里的里程碑会议,盐城黄海湿地突出普遍价值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好体现。

  此次公布的19个“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中,除盐城黄海湿地外,还有一些数字企业令人关注:蚂蚁集团的蚂蚁森林、微软的地球人工智能、腾讯的“企鹅爱地球”等,以及非洲大草原的保护、旗舰物种的保护等国外保护案例,在全球都极具代表性。盐城黄海湿地入选,表明盐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全球生物多样性领域中处于热点区域,也说明后申遗时代盐城所做出的务实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盐城湿地有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73个群系以及19目52科416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约占全国鸟类的三分之一,湿地水鸟种类占全国水鸟种类的60%,鸟类多样性极高。”在盐城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处长张美兰眼里,盐城这片湿地是黄海之滨承载生命接力的神奇息壤。

  以NbS理念为更多生物营造“新家园”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对黄海湿地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盐城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科普—生态”为一体的黄海湿地,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也为江苏乃至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生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适度干预为辅。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勺嘴鹬等小型鸻鹬类栖息地的营造、裸滩湿地的恢复、岛屿的建设、黑嘴鸥繁殖地的营造等措施,我们打造了这个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告诉记者,基于NbS理念修复的“720”高潮位栖息地建成后,来这里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被央视《新闻联播》点赞为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自2019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已形成4个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69%,在完善湿地修复规划编制的同时,全方位推进沿海湿地修复保护,仅条子泥片区就已完成1.7万亩养殖区退渔还湿,累计整治互花米草1.2万亩;划定黑嘴鸥繁殖地2800亩,专职人员24小时巡视管护,保证繁殖地内鸟类繁衍不受人为干扰。

  此外,也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盐城实施黄海湿地内珍禽保护区退渔还湿工程、射阳盐场1号水库生态修复工程,积极为鸟类等更多生物打造一个又一个“新家园”“新乐园”。

  在国际生态领域传播“盐城声音”

  世界自然遗产,盐城最响亮的城市IP,也是世界的通用语言。

  依托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盐城深度参与国际生态治理对话与合作,建立国际生态领域话语权,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盐城经验。《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盐城申遗后湿地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在即将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上,盐城将参与到生物多样性论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分论坛等两至三个专题的边会或分论坛中。盐城黄海湿地大美风光、湿地鸟类等盐城元素将闪耀于中国馆主展区。

  “自2017年起,盐城已连续四年成功举办黄(渤)海滨海湿地国际研讨会,为推动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凝聚了广泛的国际共识,并搭建起全球滨海湿地和候鸟保护领域的知名国际平台,国际组织代表和国际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在此基础上举办全球滨海论坛。”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介绍。国际湿地公约(Ramsar)、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全球滨海论坛的四大倡议发起机构,共同支持由中国牵头举办首届全球滨海论坛,并建议依托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做好论坛的筹备工作。自然资源部对在盐城举办国际滨海论坛全力支持。(卞小燕)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7933709